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伯牙绝弦》说课稿

时间:2024-07-16 10:36:00
《伯牙绝弦》说课稿15篇

《伯牙绝弦》说课稿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伯牙绝弦》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伯牙绝弦》说课稿1

【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 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

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2、学法:

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初读感知

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三、初解绝弦

四、再解绝弦

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词句,理解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五、回味绝弦

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让大家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亮点】

“以读代讲”、“情境感悟”,理解“知音”。

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设计了拓展练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简说: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伯牙绝弦》说课稿2

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

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你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达官贵族的打扮,他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而这位凝神听琴的,却是青布包头,两截布衫,劳苦大众的穿着,他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板书)。

【评析】:资料引进与氛围营造合二为一。古画、古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浓厚的学习古文的磁场,把学生带入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伯牙和钟子期两位人物的身份对理解知音的含义,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前,似不经意,教师在营造古文氛围的同时,让学生走近了文中的两位主人翁。一箭双雕,善哉!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琴弦”的弦右半边读“玄”,加了“弓”字旁就读“弦”了。

师:“绝”是什么意思?(断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注释)

师: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绝弦”是什么意思呢?(生:割断琴弦)

师: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是不再弹琴了。现代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譬如:两个人从此不再交往了,叫做——(绝交),著名作家金庸不再写文章了,叫——(生:绝笔)绝笔不是这个意思,应该是封笔,“封口”的封;电影演员从此不再演电影了,叫——(生:封影)不对,叫“息影”,休息的息……所以,不再弹琴了,叫——(生:绝弦)。

师:理解了意思,我们再读题。(生读题)

【评析】:“绝”的理解巧妙、深入。第一个层次,从字面理解,提示学生“看注释”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第二个层次,反其道行之,通过理解同类词语的意思,推导出“绝弦”的深层意思是“不再弹琴了”。这个环节,语文的、文化的味道很足,奇哉!

  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37页,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要读出词句内部的停顿。读完了举手示意。

师:读这篇文言文,有什么感觉?(难读,难懂)好吧,那老师先来范读,大家认真听。(师配乐范读,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谁能尝试着读一读《伯牙绝弦》?其他同学注意,文中有两个语气词,听他读准了没有。(指生读)真好,两个语气词都念准了,我们一起读两遍——“哉”“兮”。

师:在读文言文的时候,语气词后面延长、停顿一下,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我们试一试。(生齐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大家已经关注到停顿,谁再来读一读全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 ……此处隐藏29394个字……的同意不同字。重复中有对称,凝炼里有变化,古文就是这样简约而不简单。文章不厌百回读,再来读一读这千古绝唱,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吧。

(点评:1、教学需要的是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老师在让学生读通课文中采用了自悟交流法,对学生初读课文提出了明确要求,且要求中有方法:"读准字音"是要求,"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是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机辅导。"老师了解学生读书时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困难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顿"等。2、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思考的引导。学习课文时,老师先让学生回忆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方法,然后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四)想象意境,感情朗读:

通过想象情境,在头脑中、在学生的眼前想象山的巍峨高耸,水的浩荡无边,读出"峨峨"的重音和"洋洋"的绵长,教师和学生的引读既让这一画面定格,又更突出了伯牙的善鼓,钟子期的善听;引领学生们思考"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知"语言背后暗含的意思,从所念的有高山流水,到仿照句式补充说话"善哉,悠悠兮若白云。""善哉,依依兮若杨柳"理解所念的还有美好动人的事物后,教师引导:让我们静下心来,再想一想,伯牙的琴声只是在表现这些美好的事物吗?古人往往诗以言志,借物抒情,他在琴声还表达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出所念的还应有理想、抱负、情操、志向、心情等。教师升华总结:如此理解我心意的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 知音!

师: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正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伯牙与钟子期心心相印,他们就是一对真正的——知音。所以才会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看视频,读《警世通言》,了解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厚友情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把听,说,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师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朗朗的书声,是小语课堂上永恒的经典。在诵读中,学生所能够领悟到的文本意义,丝毫不会逊色于单纯文字分析时所能够获得的信息。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也体会到伯牙绝弦,绝弦二字不仅仅是不再弹琴的意思,更表现了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谊,课文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五)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后人感动于他们之间的情谊,谱写了《高山流水》,让我们再一次静静地聆听,细细的品味。

师:孩子们,再一次来看课文, 全文仅仅77个字,却让我们读出了伯牙、子期的相识相知,读出了情深意长;只有77个字,却化作了一段情景交融,荡气回肠的故事千古流传,这就是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是简约而不简单。同学们用心地读吧,把这凝练、精美的语言留在我们的心中。

至此,从开始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有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引读,换词读,配乐读等。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那就是教师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气地品味语言的情思,毫不保留地敞开爱生的情怀,不遗余力地沟通互动的情意,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了。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知音情深的描述,从古唱到今。

这一份份深厚的友情让人动容,郭老师也特地选了两本描绘朋友间情谊的书送给大家,想读吗?感受友情的美好,珍惜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吧!老师的语言更能荡涤人的心灵,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读、去思、去交流。

(点评:1、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我们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重点句子时,不仅引领学生感悟课文的句子,同时,引导学生将课前交流词语和此时的句式结合,加以练习运用,可谓是匠心所在,前后照应,教学前瞻后顾,均是为了学生。2、为进一步帮助学生的对文本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老师相机进行拓展,补充《警世通言》中的资料。通过补充资料,使学生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而这也恰恰是此故事流传百世的原因所在。)

八、说板书

伯 牙 绝 弦

善鼓 知 音 情 深 善听

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寓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伯牙绝弦》说课稿15

一、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

“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路,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六、说设计思路

在教学时,我主要以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感人故事为主线,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创设情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文中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让学生不但读懂文字的内容,更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感受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友谊,深入体会他们互为知音的感人故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在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时,我适当地补充了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把听,说,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

《《伯牙绝弦》说课稿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